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信丰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信丰中专)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信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原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信丰县分校,俗称“金盆山共大”)和创办于2007年的信丰县天华职业技术学校在2010年整合而成,先后被评为“全市职业教育先进学?!?、“江西省示范中等职业学?!?、“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平安学校示范学?!?、“江西省达标中职学?!?、“赣州市文明校园”、“信丰县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示范?!钡热儆坪?,是江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赣州市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基地、赣州市校企合作培养基地、信丰县农民培训学院天华分院、信丰县人力资源体系重点单位。2016年2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西省教育厅批复升格为全日制民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位于信丰县工业园区诚信大道,校园占地面积151.35亩,校舍面积47083.99平方米,生均14.65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1310万元,生均4075.92元;总投资14408万元。
1.2学生情况
1.2.1招生规模。2019年,学校全日制招生1082人,比2018年度减少79人,其中农村户籍970人,比2018年减少115人,城镇户籍112人,比2018年增加36人,增长比例47.37%。
表一:新生生源情况分析表
2018年 | 2019年 | 增长情况 | |||||
人数 | 占比重 | 人数 | 占比重 | 人数 | 增长 比重 | ||
新生总人数 | 1161 | 1082 | -79 | ||||
按 | 电子与信息技术 | 162 | 13.95% | 0.00% | -162 | -100.00% | |
计算机应用 | 246 | 21.19% | 45 | 4.16% | -201 | -81.71% | |
模具制造技术 | 54 | 4.65% | 46 | 4.25% | -8 | -14.81% | |
学前教育 | 201 | 17.31% | 196 | 18.11% | -5 | -2.49% | |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 | 176 | 15.16% | 277 | 25.60% | 101 | 57.39% | |
汽车制造与检修 | 168 | 14.47% | 136 | 12.57% | -32 | -19.05% |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89 | 7.67% | 47 | 4.34% | -42 | -47.19% | |
电子商务 | 26 | 2.24% | 131 | 12.11% | 105 | 403.85% | |
机电技术应用 | 39 | 3.36% | 36 | 3.33% | -3 | -7.69% | |
数字媒体技术 | 156 | 14.42% | 156 | 100.00% |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14 | 1.29% | 14 | 100.00% | |||
按 | 农村 | 1085 | 93.45% | 970 | 90.73% | -115 | -10.60% |
城镇 | 76 | 6.55% | 112 | 9.27% | 36 | 47.37% |
1.2.2在校生规模。2019年,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3214人,比2018年减少6人,学生巩固率达91.41%。
表二:在校生规模情况分析表
2018年 | 2019年 | 增长情况 | |||||
人数 | 巩固率 | 人数 | 巩固率 | 人数 | 增长 | ||
比重 | |||||||
全日制在校生总人数 | 3220 | 95.00% | 3214 | 91.41% | -6 | -0.19% | |
按年级 | 一年级 | 1161 | 96.00% | 1082 | 100.00% | -79 | -6.80% |
二年级 | 1273 | 93.00% | 1022 | 88.03% | -251 | -19.72% | |
三年级 | 786 | 96.00% | 1110 | 87.20% | 324 | 41.22% |
1.2.3毕业生规模。2019年,学校毕业生1027人,比2018年增加11人,增长比例1%,毕业生双证率98%。
1.2.4培训规模。2019年,学校服务社会短期职业培训1280人次,比2018年减少386人。
1.3教师队伍
2019年,学校教职工人数226人,生师比达14.2:1,比2018年增加6人,增长比例2.6%;“双师型”教师占10%;专任教师179人,比2018年增加6人,增长比例3.3%;兼职教师占13.70%;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06人,占专任教师46.9%,比2018年增加1.87%;硕士以上学历4人,占教职工人数1%;高级职称教师2人,占教职人数1%。
表三:师资队伍情况分析表
教职 | 生师比 | 双师型 | 专任 | 兼职 | 本科 | 硕士 | 高级 | |
工数 | 教师 | 教师 | 学历 | 学历 | 职称 | |||
2018年 | 220 | 15.6 | 22 | 173 | 31 | 97 | 2 | 2 |
2019年 | 226 | 14.2 | 22 | 180 | 31 | 101 | 4 | 2 |
1.4设施设备
2019年,学校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310万元,生均4075.92元,比2018年增加12万元,增长比例1.1%;纸质图书56600册,生均17.6册。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一直以来把德育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
一是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以爱岗创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
二是加强德育活动课程建设。按照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和要求,改进德育方式方法,继续开展班级班干值周制度,组织好军训、跑操运动、班际篮球比赛、田径运动会、文艺活动等寓德育于实践教育、体验教育、课堂教学,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着手制定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建立全员育人制度,形成人人育德、课课育德、处处育德的新机制。
一年来,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92%,专业技能合格率达88%,体质测评合格率达97%,毕业率达92%。
2.2在校体验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秉持“立德精技,求实创新”的校训,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遵循教育部门提出的“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精神,不断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同时注重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学校非常注重加强校园学生社团建设,本年度新增了“女子合唱团”、“朗诵与主持艺术团”等4个学生社团,使校园学生社团达35个。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感恩师长、扶贫助困、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也为我校社团在各种比赛中屡获佳绩奠定了基础,同时提高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一年来,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达88%,专业学习满意度达92%,实习满意度达94%,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达97%,生活满意度达92.5%,校园安全满意度达97.8%,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达93%。
2.3资助情况
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贫困生扶助长效机制,帮助各阶段在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工作任务,同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
一年来,我校主要资助方面有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和学校出资的经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免学费方面,2019年享受免学费人数春季为2424人,比2018年减少301人,总金额255.41万元,比2018年增加20.39万元;秋季为2617人,比2018年减少103人,总金额为272.31万元;国家助学金春季为498人,比2018年减少37人,总金额为49.8万元;秋季为683人,比2018年增加102人,总金额为68.3万元。2019年秋季学期,享受助学金的学生主要是持有扶贫手册的学生,按国家下达的文件,结合江西省提出精准扶贫的要求,我校把持有建档立卡的学生一一资助到位,坚决做到不漏一人。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主要是补助给我校部分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从而保障了我校每一位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保障贫困学生安心学习,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
表四-1:学生资助情况分析表(免学费)(万元)
2018年 | 2019年 | 增长情况 | ||||||||||||
人数 | 金额 | 人数 | 金额 | 人数 | 金额 | |||||||||
春季 | 秋季 | 春季 | 秋季 | 春季 | 秋季 | 春季 | 秋季 | 春季 | 百分比 | 秋季 | 百分比 | 春季 | 秋季 | |
合计: | 2725 | 2720 | 235.02 | 288.74 | 2424 | 2617 | 255.41 | 272.31 | -301 | 11.05% | -103 | -3.79% | 20.39 | -16.43 |
一年级 | 1176 | 1000 | 126.92 | 106.02 | 856 | 918 | 90.07 | 92.39 | -320 | -27.21% | -82 | -8.20% | -36.85 | -13.63 |
二年级 | 846 | 1030 | 78.23 | 111.12 | 884 | 818 | 94.08 | 86.09 | 38 | 4.49% | -212 | -20.58% | 15.85 | -25.03 |
三年级 | 703 | 690 | 29.88 | 71.60 | 684 | 881 | 71.26 | 93.83 | -19 | -2.70% | 191 | 27.68% | 41.38 | 22.23 |
表四-2:学生资助情况分析表(助学金)(万元)
2018年 | 2019年 | 增长情况 | ||||||||||||
人数 | 金额 | 人数 | 金额 | 人数 | 金额 | |||||||||
春季 | 秋季 | 春季 | 秋季 | 春季 | 秋季 | 春季 | 秋季 | 春季 | 百分比 | 秋季 | 百分比 | 春季 | 秋季 | |
总人数 | 535 | 581 | 53.50 | 58.10 | 498 | 683 | 49.80 | 68.30 | -37 | -6.92% | 102 | 17.56% | -3.7 | 10.2 |
一年级 | 342 | 324 | 34.20 | 32.40 | 216 | 408 | 21.60 | 40.80 | -126 | -36.84% | 84 | 25.93% | -12.6 | 8.4 |
二年级 | 193 | 257 | 19.30 | 25.70 | 282 | 275 | 28.20 | 27.50 | 89 | 46.11% | 18 | 7.00% | 8.9 | 1.8 |
2.4就业质量
2019年,学校应届毕业生1026人,初次就业人数784人,比2018年减少107人。本地工业园就业403人,比2018年增加6人,占就业人数51.40%。年度毕业生对口就业率95.33%,月平均工资在3800元左右,比2018年增加8.57%。对口单独招生升学129人,比2018年增加72人,通过普通高考升入高校113人,比2018年增加45人。
表五: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表
总人数 | 初次 就业数 | 本地 工业园 | 比例 | 增长值 | 对口率 | 月工资 | 对口 单招 | 普通 高考 | |
2018年 | 1016 | 891 | 397 | 30.53% | 117.6% | 95.7% | 3500 | 57 | 68 |
2019年 | 1026 | 784 | 403 | 51.4% | 1.5% | 95.33% | 3800 | 129 | 113 |
2.5职业发展
根据学校对7个用人单位的485名2019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进行抽样调查,企业对我校毕业生表示满意的461人,不满意的24,满意度达95%;毕业生对就业表示满意的465人,不满意的20人,就业满意度96%;对母校满意的毕业生并推荐的446人,不满意的39,满意度和推荐度为91.2%。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把提高质量作为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精神,我校在2019年根据市场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了调整,并重新制定了新的培养方案,增设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和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
2019年,学校招生的专业和培养方向有: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方向和UI产品设计方向,模具制造技术数控方向,学前教育,农村经济管理财务管理方向,汽车制造与检修机修、美容和营销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高铁乘务方向,电子商务,机电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方向、旅游服务与管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方向和UI产品设计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高铁乘务方向、机电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方向等专业最受广大学生与家长的欢迎。
3.2教育教学改革
2019年,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让中职生做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为理念,着力提升学校职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职业教育在全社会的地位显著提升,就业贡献率、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
3.2.1公共基础课改革。重构了符合学生不同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和发展趋势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探索和推广了学思结合、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建立了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教学评价体系。
3.2.2专业理论课改革。(1)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改革中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高师资整体水平,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推进教师的探究化教学,使专业理论课教师在创新课程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核心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升。(2)建构新型课程体系。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学生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于实训课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密切校企合作关系,整合专业理论课程内容,构建校企对接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3)创新探究化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度、参与度、思维度和有效度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深化专业理论课的滚动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探究化教学模式。(4)改革师生评价体系。探究师生的多元评价方式,建立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2.3训拓展课工厂。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工厂化的氛围,力争使校门与厂门零距离,培养与使用无缝隙,学校办学与企业需求全方位对接。在实训教学中做到“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育人与创收、学科与生产”七个合一。在实训室环境布置上达到企业生产的标准,如制度上墙,坯料、产品的分区和摆放、生产工艺路线的制定、生产任务的领取、生产工具的使用与摆放、仓库管理等都要有成文的规定或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协助工厂化生产环节的实施。学生实训的管理采用工厂的管理模式,即生产流水作业,学生是生产工人,任课教师是师傅、是生产的班长,负责带领、组织学生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每人负责其中一项工艺,在完成一道工艺后再换另一项工艺。实训室管理做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六个方面。在实训过程中,完成零件的加工需要多工序,多工艺生产线流水作业。在课程设置上应??榛?/span>、教学内容项目化,实训过程“滚动式”,采用??楹拖钅拷萄Ю刺逑止こЩ?。工厂化实训教学作品就是产品,应具有实用性,在设计实训项目时要考虑产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在满足学生实习需要的前提下,承接对外加工,从而变纯消耗型实习为生产型实习,实现产品的工厂化,让教师成为亦师亦管亦工的角色,学生成为亦生亦管亦徒的角色,开始教育成本核算的专业教学体系。
3.3教师培养培训
2019年,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2人次,省级培训4人次,企业一线实践专项技能培训6人次,同时,校内开展“青蓝工程”活动,由老教师带动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有效地提高了广大教职工的学习能力和业务提升能力。
3.4规范管理情况
2019年,学校切合实际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分别从实行定位管理、数字化管理、动态管理和阳光管理等方面强化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科研管理、队伍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管理等制度管理,推进了制度创新工作。坚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实行评优评模公开、基建公开、考核公开、评议公开。将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公之于众,倾听广大师生的呼声,接受全校师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遵行民主管理程序,利用各种形式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逐步形成“个个主动关心学校发展,人人自觉参与学校管理”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师生真正把学校的各种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同时狠抓教育质量,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打造示范专业,发展品牌专业,提升骨干专业,努力打造办学特色。
3.5德育工作情况
2019年,学校围绕爱国主义主线定期开展国旗下讲话、新生军训、社会实践、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学生“干校、团校、党?!钡然疃?,通过行为习惯和心理教育突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六讲、五爱、十不”、“三别、四带、五无”等要求,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开展礼仪学生、十佳学生、文明标兵、文明学生等评比活动,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道德修养读本》,举行“中学生与道德建设”演讲比赛、校园德育歌曲比赛、开展学《纲要》主题班会和知识测试,开设系列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培训,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等活动。
与此同时,学校注重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学校非常注重加强校园学生社团建设,本年度新增了“女子合唱团”、“朗诵与主持艺术团”等4个学生社团,使校园学生社团达35个。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感恩师长、扶贫助困、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也为我校社团在各种比赛中屡获佳绩奠定了基础,同时提高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3.6党建情况
学校党组织健全,常务工作制度完善,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引下定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等工作,并各级开展党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教师队伍从未出现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礼品现象。自2010年以来,连续9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教师是学校工作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党员是诸多因素中的灵魂,更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为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功,收获快乐,学校要求党员班主任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以及“亮身份、亮岗位、亮成绩”,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引领作用;对全体班主任则要求做到“四个到位”、“五个关注”、“五个正面”、“六个尊重”、“六个意识”,有效发挥管理育人功能和切实提升育人品质。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健全了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订单培养管理办法》等11个校企合作专项制度,新增合作协议3家,合作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数达到11068人次、接收就业学生数达到1095人,新建校外实训基地2个,开设企业冠名班3个、“企业课堂”班5个;企业参与新建校内实训室1间,改造升级实训室2间。校企紧密合作,实现了“五对接”(文化对接、专业对接、标准对接、岗位对接、评价对接)和“五共同”(共育人才、共研标准、共建基地、共享资源、共商评价),促进了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相结合,学生专业知识与岗位能力提高相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融合相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4.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立完善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4个重点专业分别构建了“双平台,阶梯式”、“实训室+工作室+顶岗实习”、“岗证一体,工学结合”、“工作导向,项目递进”4种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形成了4个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制定了4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重构了4个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32门,开发优质核心课程14门,建成校级精品课程9门,建成4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推进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等教学模式和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四方参与”的多元评价模式,并且带动了其他专业的改革发展。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019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技能竞赛获市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8项;荣获省级二等奖1项。
根据学校对7个用人单位的500名2019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进行抽样调查,企业对我校毕业生表示满意的480人,不满意的20,满意度达95%;毕业生对就业表示满意的478人,不满意的22人,就业满意度95.6%;对母校满意的毕业生并推荐的470人,不满意的30,满意度和推荐度为94%。
5.2社会服务
2019年,学校服务社会短期职业培训1280人次,比2018年减少386人次。为社区、县内大型文体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986人次,比2018年增加110人次,增长比例12.51%;同时利用校园广播每天早晚播放《弟子规》、《朱子家训》等传统经典作品,聘请采茶专家将课间操改成地方特色的“铜钱花”少儿舞蹈,音乐采用本地音乐《糯米筛》作为舞蹈音乐。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均能按照《职业教育法》落实相关政策,各类经费及项目建设经费都能按时拨付到位。
6.2政策措施
自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以来,地方政府先后出台《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4]30号)、《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赣市府发〔2012〕16号)、《信丰县关于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信发〔2014〕13号)等文件,出台相关提升办学水平的政策和制度,解决落实教师编制,充分开放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7.特色创新
7.1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创特色
2019年,学校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基础上增设了“朗诵与主持艺术团”,并在信丰县文化馆和信丰县合唱协会的指导下正式成立了“女子合唱团”,面向全校吸收播音与主持和音乐爱好者,并在信丰县第四届合唱艺术节中代表工业园区参赛荣获三等奖,被信丰县合唱协会授予副会长单位,其中3名指导教师被省朗诵协会吸收为省级会员。
7.2特色专业带动社会服务
2019年,我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承办县职业教育宣传周暨开放日活动,获得该社会一致好评,学生更加有自信学习本专业技能,从而带动学校的快速发展。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主要存在的问题
8.1.1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长效机制还需不惜完善。
8.1.2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要继续提高。
8.1.3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质量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8.1.4目前学校生师比严重失衡,教师授课任务太重,影响了上课质量。
8.2改进措施
8.2.1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长效机制。
8.2.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8.2.3完善教师培养培训长效机制,继续强化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强公开招考专业教师,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招聘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8.2.4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不断添置、更新实训设备,对实训场地进行模拟生产场景改造,不断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将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共同迎接2020年的到来。
2020年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