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全省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二维码 224
发表时间:2020-05-27 18:42

关于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全省县级中等职业

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4〕30号)等文件精神,我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县(市、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建成了一大批办学条件好、办学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但从总体来看,区域之间发展仍不平衡,保障机制仍不完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切实把立德树人贯穿于职业教育全过程,大力办好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全省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巩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地位,我省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全省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意见》,现经省政府同意,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关于大力推进全省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意见


江西省教育厅 中共江西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9年9月11日




关于大力推进全省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

指导意见


为大力办好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全省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巩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地位,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要求部署,围绕满足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人才需求,把加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稳定就业的有力保障,作为发展县域工业和地方特色产业、提高县域产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支撑,作为补齐教育短板、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迫切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体系,改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

二、主要目标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做强中职教育、做大职业培训,将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合理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常住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县(市、区)至少要建成1所符合标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达标中职学校;常住人口在50万人以上的县(市、区)要重点办好至少1所办学条件良好、办学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具有骨干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学位数与当地普通高中学位数配比原则上不低于4:6,使之成为当地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通过加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使之成为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当地各类学习群体,以中等学历职业教育为主体,兼具职业培训、教育体验、学习指导、劳动教育、社区教育等综合功能的办学实体和学习中心;成为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重点任务

(一)不断完善育人机制。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深入开展法治教育,精心组织国家宪法日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和技能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增强职业荣誉感,培育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育人功能?;菇倚I绻餐烁窬?。

(二)大力推进资源整合。按照“谁主管、谁实施”的原则,落实责任、把握政策、严格标准,大力推进中职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要按照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等5部门《关于印发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规划方案表的通知》(赣教发〔2017〕4号),逐校予以推进,确保2019年全面完成整合任务。重点对没有自有产权校园、没有基本办学用房和教学设施、没有稳定师资队伍的“三无”中等职业学校以及连续两年以上没有招生、办学行为处于中止状态的“僵尸学?!?,依法依规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进行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三)加快建设达标学校。到2020年,全省所有县(市、区)中等职业学?;臼迪执锉?。尚未建成达标学校的县(市、区),要按照相关建设标准,科学制定建设规划,采取新建、扩建、改建、共建等方式尽快完成学?;窘ㄉ?,按期建成达标学校。要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生均校园面积标准改建、扩建校园,实现教学区、培训区、生活区、运动区、行政区等功能区合理配套。同时,按照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标准和生均教学设备标准加强校园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已经完成达标学校建设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充实教育教学设备,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建成满足学位配比要求、办学条件良好、服务能力较强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

(四)统筹普职协调发展。要按照我省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的要求,坚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原则,统筹做好当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积极稳妥扩大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使所有适合接受职业教育、有意愿向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各市、县(区)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引导,合理调控,实现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有明显增长。要严格规范招生秩序,杜绝有偿招生等违规行为。

(五)建立专业调整机制。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辖区内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它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统筹,优化专业布局。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与学校共同研究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设置工作,提升服务重点产业发展能力。建立紧跟当地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集中力量支持每所中职学校办好1-2个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骨干专业,1-2个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精准扶贫和区域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需求的特色专业。

(六)深化中职产教融合。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部署,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建立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发布人才需求信息。认真执行教育部等五部委《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充分调动校企人员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推行引企入校、订单培养、共同举办专业、合作设置课程多样化合作模式,推动骨干专业与多家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广泛吸纳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爱岗敬业等企业课程引入学校。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支持优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与县级中等职业学校组建跨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多途径、多形式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工学结合,教学、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骨干实训基地。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七)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利用县级中等职业学校配套的教育教学资源,大力加强各类职业培训。加强各部门合作,积极承担各项政策性培训任务,面向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基层广泛开展在岗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培训以及农民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退役军人培训、贫困劳动力培训等。发挥资源优势,面向社会和市场开展各类培训,积极创造培训品牌。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在服务当地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事业中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当地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服务和指导中心,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积极开展“1+X”证书试点。

(八)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充分利用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资源,建设一批劳动技术教育基地,面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大众开放。充分利用县级中等职业学校的资源和优势,相对集中承担县域内普通中学的劳动技术和相关实践课程。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引进技能课程,广泛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通过劳技课、职业体验活动、技能实践等形式提升学生职业认知、培养职业兴趣,发现并引导适合职业教育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就读?;橹谩爸耙到逃疃堋焙椭耙笛<寄艽笕疃?,发挥活动的教育、宣传和引导作用。

(九)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在当地事业编制总量内,合理配备县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创新教师招聘制度,推动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八π汀苯淌φ急炔坏玫陀谧ㄒ到淌ψ苁?0%,努力建设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年龄结构,重点引进适应现代生产技术和教学信息技术需要的中青年专业教师。支持鼓励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全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以赛促教。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轮训制度。

(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满足行政办公、教育教学、师资管理、专业设置、实习实训、招生就业需要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和平台。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普及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省共享。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发展,鼓励尝试使用VR等创新技术辅助教学,开发应用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以信息化带动学校现代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

四、保障机制

(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学格局?;剿骺虐煅峦揪?鼓励县级中等专业学校与县内外有实力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把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作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优先领域,增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活力?;平丶吨械茸ㄒ笛S肫胀ǜ咧腥谕ò煅?、与城市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与高等职业院校对接办学。

(二)加强县级统筹管理。各县(市、区)要建立完善相关部门负责和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县级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和协调工作,制定发展规划,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解决办学中的重大问题。健全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参与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协调和管理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主动解决办学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县(市、区)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改善职业院?;景煅跫?,落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可适当高于当地普通高中。拓宽职业教育办学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激活县级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四)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继续实行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上升通道。逐步扩大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规模,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层次职业教育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实行高等职业院校和省内高水平中职学校对口帮扶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制度。

(五)强化督导检查评估。将县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学校建设情况列为县(市、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教育发展考评和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职业教育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的重要依据。





江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9年9月11日